一家企業裡會有許多主管,但不是主管都能成為領導者,領導者必須要在平時以身作則,危機時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建立功勳才能成為一位令人尊重、願意跟隨的領袖。
平時企業經營著重在做好日常管理,確保何時該做的事要做、不應該做的事不做所以平常主管扮演者監督者、確認者的角色居多,落實人員執行力為主,此時較不容易看出哪一位主管具備領導統御能力。
面對企業危機時需要快速應變妥善處理,雖然有些公司可能有各項緊急應變計畫,如果危機種類眾多、發生狀況差異頗大,較難以標準化界定,因此主管領導統御能力就決定了危機是否有效控制還是無限蔓延。
面對危機大家都會擔心,如果領導者露出擔心狀態就更容易讓軍心渙散,領導者一開始需要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膽識,讓大家認為只要你再就不用擔心了的心態。
穩定住軍心不能只靠膽識也需要規劃,需要立即分組定權責,讓可以運用的資源能夠動起來,並且找出解決方向與建立共識,讓大家有條不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還可以互相支援。
有時候面對外界質疑與誤解,領導者需要親上火線透過溝通讓反對抗議聲浪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與解決問題的決心,並且建立彼此的互信願意進行溝通協商與給予處理時間和空間。
當我們持續在解決危機時也需要將處理方式、處理進度、處理佐證資料讓相關人等了解、參與、見證,透過這些行動讓人員認同我們處理作為,也相信我們會負責到底。
危機處理階段任務結束後介意仍需要和相關人員溝通,一方面感謝他們在緊急時刻給予的支援與認同,一方面也讓他們對我們後續作為持續支持,雖然危機會造成企業損失,如果危機處理得宜除了會獲得眾人肯定與支持,也會更加認同領導者的想法與做法,反而更信任我們公司願意支持我們。
|